如何加强和改进信贷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附:非财务信息的实地调查核实方法)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连育青
企业非财务因素是指那些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各种因素。面对经济发展放缓和“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主要依赖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已日渐暴露其缺陷,非财务因素分析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非财务因素分析水平的相对落后,亟需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一、对借款企业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现行财务报表提供的是以货币计量的会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数据,而许多关系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方面却难以用货币单位计量,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价值、物价变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均不能在财务报表里反映,企业的管理层品质、员工精神面貌、战略管理、行业及竞争状况更无法确切反映,这些必定会影响现时的决策;财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严重损害银行的利益,新常态下企业为了获得资金的支持、赚得利润,极有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取得银行的信任;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诚信明显缺失,也给财务报表的造假提供了“温床”。所以,对于非财务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财务信息缺失的部分,有助于增强定量分析预测的可靠性,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和动态评估。
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本质上是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使信息披露全面化、透明化。不管会计信息是否完整、真实,非财务因素分析都需建立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因为,单纯依靠非财务因素分析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和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但是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只是对借款人历史还款能力的定量分析,而且是建立在对借款人持续、稳定经营的假设之下的。而事实上,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状况受其行业、经营风险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作用,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当前的经营、财务状况是在过去的财务状况基础上由非财务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 而当前的非财务因素可能就是未来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所以,通过非财务因素综合分析,评价其对现金流量和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对借款人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作出全面的、动态的、客观的预测和评估。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和迅速的。比如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对某些行业财务指标产生周期性的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形式、应变能力、管理层的经验,有时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前途;一项技术、一个理念、一项政策( 如环保要求、新的质量标准) 、一个质量事故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可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销售和降低成本,有时却是灾难性的。
非财务因素作为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预警信号,能否及时发现、运用好这些信号,可使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处于较有利的防御状态,确保贷款安全或减少贷款损失。非财务因素分析客观上要求信贷人员必须深入市场,熟练掌握和灵活利用各种企业非财务信息的获取渠道,善于在信贷调查中收集和甄别信贷申请人的信息。通过对非财务因素的收集、监测、分析和利用,逐步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对建立健康信贷文化和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财务分析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贷款决策提供充分和必要的依据。
二、对借款企业应重点分析的非财务因素
影响企业发展的非财务因素非常广泛,要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有一般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基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应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每个企业都处于某一特定行业中,每一行业都具有固定的风险,在同一行业中的借款人要面对基本一致的风险。掌握了某一行业的特征、表象和风险程度,知道借款人的表现在同一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可以从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来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第一,应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行业发展可分为新兴、成熟、衰退三个阶段。处于新兴阶段的企业需要外部信用来支持快速增长的销售、扩充生产能力及部分研制开发费用,产品定价无章可循,偿还贷款来源不清楚、不稳定,对这些新兴行业中企业的贷款,其风险就相对较高。处于成熟的行业,无论是产品或服务都走向标准化,有大量的历史记录可用,这类企业的还款来源比较容易判断,其贷款的风险一般要小于新兴阶段行业。对衰退阶段行业贷款的风险通常较大,关键是要分析信贷企业的具体情况,虽然行业整体处于衰退阶段,但个别企业因服务于一个或几个需求较强和稳定的企业,贷款后一段期间内还会有很好的盈利,贷款风险可能相对较小,仍然可以给予贷款支持。
第二,行业盈利性。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对其行业风险、盈利性及竞争性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固定成本比重比变动成本高( 处于高经营杠杆状态),其生产量越大,盈利性越高;其中处于平均成本低的企业更具竞争力。相反,低经营杠杆的企业产量下降时,则容易处于较有利的地位。此外,一个长期不盈利的企业将失去活力,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所在行业普遍不盈利的借款人,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显然是值得关注的。
第三,行业依赖性。从其他行业对借款人所在的行业的影响程度可以了解其依赖性,如依赖性强,还必须分析其所依赖的行业的发展情况。以汽车制造业来说, 如果这一行业呈现出萧条,那么钢铁、玻璃和轮胎等行业的销售和生产就有下降的可能。
第四,产品替代性。替代品的威胁取决于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价格和性能,以及客户是否愿意替代。若客户很容易就选择了一个新的生产商或者一个新的替代产品,则生产商受到的竞争作用力会更大。如果贷款给其产品很容易被替代的行业或行业部分,风险将大于贷款给其产品没有替代品的行业。如果没有替代品,行业对成本价格差的控制更牢。
第五,法律与政策环境。法律的改变可以对一个行业有潜在的好处,也可以使一个行业的盈利或生存受到威胁,同样,宏观政策如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指导政策、税收政策等, 也会对借款人所在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将使贷款的风险程度加大。同时,地区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形势、重大技术进步等经济技术环境因素都也会对借款人所处的行业产生影响。
产品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首先,了解企业的市场与产品。很多情况下,判断市场是扩张还是萎缩,取决于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宏观经济一旦进入低迷时期,绝大多数企业会面对收入和利润的下降,能否度过低迷或衰退时期完全依赖于企业自身是否具备竞争力。信贷人员可通过对企业分销链传递形式、企业对产品控制和推销的程度以及如何化解分销风险的调查,来判断企业的分销渠道是否畅通、销售是否集中等。一般地,企业销售范围越广,客户越分散,风险相对就越小,如果企业把所有销售都集中在一二家客户,那么,其潜在风险就非常大。一个潜在的、没有成熟业务的债务人,准备将新产品推向一个新市场,那将是极不安全的。
第二,了解技术与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保障不断完善的今天,是否拥有独立的先进的技术对企业至关重要。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是市场竞争的主动者。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仅要看现状,还要分析发展趋势。要掌握企业现有技术在同业中的位置,企业科研技术力量,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等。在调查中可设计一些相关指标,如创新产品销售比率、研究开发费用率、研究开发产品投入产出率、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技术开发人员比率等。
第三,了解客户的满意程度。即企业产品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欲望和要求。只有当客户对购买经历完全满足或特别满足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强烈的顾客忠诚。另外,还要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它将时刻面临开发新款式的压力。第四,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未来的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等。特别关注新产品的开发是否符合人们未来物质文化提高所需的,能够减少自然资源消耗或能弥补自然资源消耗的,而不是那些只有科技概念并无市场前景的,或只是能够降低成本偷换概念冒用他人品牌的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及未来是否有投资者所希望的潜在的获利空间和能够承受的风险。
企业经营环境的好坏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效益。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和职责。
首先,了解借款人在行业中所处地位。要将借款人置于其行业之中,考察其经营规模及所处地位,规模暗示着市场份额及企业稳定性方面的信息。如果借款人享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损益表又显示盈利,则可以较合理地认为该企业不会在短时间内遭遇破产。这样的公司经营风险及不确定性会较小。而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缺乏足够资源以支持市场竞争。当然市场份额与规模并非绝对的风险指标,一些小公司成功地着眼于市场空白点,这些市场空白点是大公司因为成本较高而无法关注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司只要保持其特色集中精力、资源,就能获取丰厚的利润,而不会受到竞争的冲击。
其次,应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信贷人员应将企业的总体目标任务加以评估,确定其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易于实施。对企业目前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如企业总体竞争力、行业优势、实施经营战略目标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具体计划。同时,分别对企业的市场战略、财务目标和管理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此来印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战略对实现目标的支撑和管理层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当一个客户申请长达几年的贷款时,信贷人员就需要评估客户的长期战略定位。
第三,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是生产的持续性。企业是否能持续生产出质量合格、数量充足、供货及时的产品,关联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技术水平、销售状况以及员工的积极性等。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停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效益。二是对灾难的应变能力。指企业对突发事件、天灾人祸等的应变应对能力。一些企业承受能力弱、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差,不能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走向衰败。三是劳资关系。即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从多方面了解企业的团队精神、分配制度、员工精神面貌、劳动热情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
所谓管理层品质是指管理层诚实守信、坦荡正直的品格及胜任工作的能力等,诸多客观标准如经历、专业技术、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等,都能运用于对管理者品格和能力的判断。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制订限制个人 (指总裁 /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权利的规定,或者董事会成员并不能充分地参与决策,那么贷款人的信用风险无疑将取决于管理层个人的品格和能力。为此信贷人员要做到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层充分沟通:
一是了解管理层的品德素质。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坦荡正直、诚实守信、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在其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二是了解管理层的专业素质。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负责企业的全面工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领导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了解管理层的能力素质。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预测市场并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能力、创新能力、公关能力等,这些能力都直接决定着企业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经营状况以及资金运作状况;
四是了解管理团队的稳定性。董事会成员频繁或成批地变动,往往令人惶恐不安,即使是公司一个董事的辞职也应引起怀疑,一个关键人物的离去,特别是首席执行官或财务总监,应成为预警信号。此外,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现状、竞争程度等有充分的了解,通过与管理层的充分沟通,就能透过管理层更进一步全面了解企业。
管理的优劣是企业成败之关键,也是信贷分析的核心部分。应重点考查借款人的素质、业绩和财务管理能力。
一是内控制度。企业即使拥有多么宏伟的战略目标、处于相当优势的经营环境,倘若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没有严密的内部管理,企业的美好愿景无疑将成“空中楼阁”。内部控制的缺失,会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约束拥有权力者,也不能有效地来衡量、规避和分散风险,或者是已有制度没得到很好执行,这样无疑加大了银行业的信贷风险。作为信贷员至少应关注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与人事控制、目标与决策、岗位职责、授权与相互制约与控制等。
二是信用状况。企业信誉对产品的销售影响重大,对贷款质量的意义也毋庸置疑。即使经营再好的企业,如果赖账不还,也将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企业的信誉状况,可以从企业的还款记录,包括对其他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的还款记录以及经营中对合约、纳税等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三是担保情况。担保是偿还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对于担保的分析主要分析担保的形式、担保率、是否存在重复担保、抵(质)押物是否符合《担保法》的规定、抵(质)押物是否足值、抵押物是否购买保险等。一般说来,抵押比保证更可靠,质押比抵押更可靠。
第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够协助对管理层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从资产流动性(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周转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稳定性(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可由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评估)和获利能力(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三项指标是获利能力最重要的评估指标)等几大方面来评估管理层的财务管理能力。
第五,重大或有因素和未决因素。这类因素的特点是发生的可能性不确定,但是一旦发生,就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要充分了解事件的性质、涉及的金额、发生的条件以及发生的概率,据此判断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这类因素主要有:
(1)重大法律纠纷、未结诉讼。如果存在,要充分调查事件的经过、进程,充分预计事件的结局与后果。
(2)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导致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发生剧烈变化,因为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无须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一般也无须进行实物交割,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
(3)其他重大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如已经取得的银行授信额度、大额对外担保、大额票据贴现等。
第六,警惕民间借贷风险。近几年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跑路”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将自有资金甚至信贷资金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借出;有的企业为了摆脱困境,通过民间借贷弥补资金不足;还有的企业则充当资金“掮客”,通过媒介借入借出双方来赚取利差。不论哪种情况,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因此,信贷人员既要加强对企业资金来源和流向的分析和监控,又要从多方面了解企业法人的资金活动情况,以及时发现风险苗头。
三、商业银行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面临的障碍与对策
从国内外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对非财务信息的认识和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大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在分析方法、分析程序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这方面还面临不少障碍。
其一,成本问题。非财务因素分析牵涉到信贷企业的方方面面,收集渠道多种多样,许多信息来自企业外部,许多信息需要多方收集后印证核实。为了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银行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聘请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负责信息搜集,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其二,主观随意性大,可靠性差。为了便于把握,多数非财务指标力图使信息量化,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客观成熟的非财务指标评价系统,许多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尚无公认的规则可言,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如满意度的量化。还有许多非财务指标无法量化,全凭信贷人员主观判断。
其三,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相对于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复杂性要求信贷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从国家政策到行业规范,从企业管理到专业技术,从市场营销到财务会计最好无所不知;非财务信息收集渠道的多样性要求信贷人员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勤奋敬业精神和商业间谍般的谋略;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观性要求信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犀利的眼光和高度的职业敏感。但就目前而言,各商业银行真正符合条件的信贷人员少而又少。同时,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非财务信息的质量也一直得不到保证。
尽管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在本质上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但是相互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的作用。
首先要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征信、交易习惯、交易对手、资金流向等信息入手,整合线上线下的数据信息,加强与与人行、银监、公检法、供水供电、海关、税务等政府机构、网络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外部开展合作,提升数据仓库涵盖范围。从互联网、移动平台等多种非传统渠道中及时捕捉以前无法获得或无法使用的客户数据(包括非结构、半结构、流数据等),并通过与传统数据的快速整合,依靠“云计算”等分析工具,完成对借款企业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发现,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分析成本;
其次,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尽早建立规范公认的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寻找有效的量化计量方法,对于非财务信息,能量化的要力求量化,不能量化的则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的衡量指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虚假信息的生存机会和空间。
第三,探索非财务信息分析的方法。非财务因素分析十分复杂,需要对获取的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要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比较,采取辩证思维,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突出主要因素和因素的主要方面,从影响贷款偿还的关键风险点出发,动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
第四,商业银行要大力加强信贷队伍建设,采取培训、考核、引进等一系列措施,淘汰不合格人员,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信贷人员通过会计政策、财务信息,言有据地量化自己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感知,如可通过结构百分比报表的填列,判断企业的资产风险结构属于稳健型、中庸性或风险型;通过阅读帐表,与客户交谈,便能见微知著,为全方位感知企业素质提供理论基础。
附件:
关于授信企业非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实地调查核实方法
授信企业非财务信息是指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置单位,不一定与客户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各种隐性信息因素。非财务信息和因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危胁着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目前信贷人员在信贷调查中,虽然都涉及客户的非财务信息,但往往重点放在企业财务报表“硬信息”的分析上,对企业非财务信息“软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全面、不深入、不细致,特别是对企业非财务信息的获取不主动、不迅速、不灵敏,盲目被动,甚至遗漏重大风险信息,错失最佳收贷时机。新常态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索增加,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调查和因素的分析,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苗头、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关健,也是信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掌握和分析企业非财务因素的前提是必须获取真实、充足的非财务信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中知情者信息将影响不知情者的利益,或者说,不知情者不得不为知情者的行为承担风险。这就要求信贷人员要熟练掌握和灵活利用各种途径调查核实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方法,善于在信贷调查中收集和甄别企业的信息。
1
一、查阅企业的“新闻信息”
1.查媒体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系统。这些途径可获取企业所在的行业政策、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突发事件等非财务因素信息。
2.查人行征信系统。了解企业的信贷历史记录和企业的基本资料,能据以判断和评价企业的信誉、债务负担和担保信息。也可以了解企业在其他银行授信情况、授信方式、五级分类状态、是否有违约情况等。
3.查企业内刊、网站。企业的内部刊物、网站既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包括企业的管理架构、企业文化、生产经营进展、工作重心等丰富的信息。不过鉴于其公开性,企业一般会“报喜不报忧”,而且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信贷人员只宜略作浏览,从中获取一些感性认识,找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2
二、走访企业的“关联各方”
1.走访企业的供应商。从企业供应商那里能得到的信息主要是企业付款的及时性,从而判断企业的信誉、实力和现金流状况。
2.走访企业的下游企业。作为企业的下游企业,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一般对企业比较了解,又熟悉整个行业,对于企业产品、客户服务是感受最深的,也能比较出同行业各个企业的优、劣势。所以,他们的意见往往深刻而全面,并且意见直接快速,时效性好。此外,由于他们与银行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一般都能畅所欲言,获得的信息可靠性较高。
3.拜访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我国存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承担着统一规划行业发展的管理工作,因此有着丰富的行业信息和资料,如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现有企业情况等。工商部门可查询注册资金、注册地址、法人代表、股东构成、企业章程等情况。税务部门可提供税收交纳情况,有助于判断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信誉。海关部门可提供企业进出口信息,反映企业的真实生产效益。
4.走访企业的担保方。如果借款人担保方式是抵押物,实地查看抵押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抵押人是否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处分转移抵押物,抵押物现状有无改变,抵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有无变化。担保方式为担保公司保证,或第三方保证的,要实地查看担保公司或担保第三方,关注其对外投资情况,是否有超保证限额发放担保贷款情况,应逐户分析,甄别风险。
3
三、观望企业的“周边环境”
到达企业现场,先要观望厂区周边环境情况,企业要发展,必须有繁荣和合适的周边环境,才能顺利发展壮大。
1.望厂区周同的餐饮、饭店生意。如果厂区周同的饭店生意冷清,表明企业要么停产,要么是生产经营不好,员工没有多余的钱下馆子。
2.望厂区前后门口货车进出情况。如果看不到货车从厂门口进出,或是只有个别货车进出,说明企业组织原材料供应减少,企业生产不正常,产品销售不佳。
3.望房子。从工厂主要包括厂房、车间等所处地理位置,基本上可以粗估出其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判断是否可以作为贷款抵押品。
4
四、打听企业的“真实情况”
1.从企业员工处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员工每天生活在企业里,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品德与才能、决策机制、管理层的团结状况、管理制度等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信贷人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客户充满感情或迫于管理层的压力,员工往往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信贷人员要想办法找机会与员工交谈,听听企业有无拖欠员工工资、民间借贷资金断裂、企业互保连带风险、企业投资或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产品市场销售困难等负面消息,最能说明问题。
2.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往来朋友群中了解企业的道德诚信。小企业风险分析最难把握的因素是小企业主,企业的生死存亡维系一人之身,一个正确的决策和一场豪赌、个恶习就能把一个企业带到冰火两重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谈话中看企业主交往的是什么类型的人群,对社会普遍正统价值取向的认同度,可对企业主的价值观倾向略见一斑。
3.从企业生产地附近的电动车维修店、水果摊或小卖部那里了解企业的活情况。公司内部员工随时都会到公司附近的电动车(自行车)维修店、水果摊或小卖部那里修车、买水果或香烟,这部分员工可能随时与摊主聊天或发牢骚,从聊天或发牢骚中可以嗅出平常他们对自己公司的真实满意度。信贷人员可以找机会从这些维修店、水果摊或小卖部那里打听到客户的一些活情况。
5
五、阅读企业的“内部资料”
1.阅读客户的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企业对外提供非财务信息的重要窗口,通过财务报表附注能够掌握客户如下非财务信息:一是关于客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性质的说明,如资产是否自有、是否抵押等;二是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说明;三是关于前瞻性信息,如客户可能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等;四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如董事、管理人员酬金,大股东及关联方等;五是管理部门的分析,如经营和业绩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趋势特征等;六是背景信息,如客户经营业务的范围、经营目标和战略、竞争对手情况等;七是各项经营性数据,如产品价格和数量、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程度、员工情况、新产品开发和服务情况等。
2.阅读企业章程、制度、文件。公司章程是企业的宪法,从公司章程里可以洞悉客户的股东构成、治理机制、决策机制等基本信息。企业的一些重要制度、文件则可以反映企业的内控能力、经营理念、竞争谋略等重要信息。
3.阅读企业工作总结、董事长或总经理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是企业经营历史的写照,是企业图谋发展的纲领,对于评价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很有帮助。某些典型的信息则可以直接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中提供,包括: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事项及变化;预计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个经济在未来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企业所起的作用;下年度或以后年度的企业经营改进计划;本期和今后的资本支出与研究支出的金额及预期效果等。
6
六、察看企业的“经营运转”
到现场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关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细节中发现风险点,进而对风险做出直观判断。
1.看门岗。如果不打招呼、不登记就可以进入厂区,说明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执行不严格。
2.看环境卫生。从办公区到生产区到处窗明几净,说明公司注重细节、管理很好。
3.看宣传栏。从标语、客户宣传专栏,判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4.看生产线多少。如果企业生产线少,表明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或是开工不足,要么是有外包情况。判断生产线的安排是否完整合理,有无外包。
5.看设备运转。从设备类型可以看出产品技术含量,从设备运转,尤其是下班后是否仍机器轰鸣,判断个别关键环节的加工是否掌握在企业手中,其生产经营是否满负荷。
6.看员工。看业务员是在忙碌还是在上网打游戏,看来客是否来谈业务还是来要账或闲聊的。
7.看产品。看其有没有科技含量,档次如何,有没有高附加值,在市场上竞争力怎么样。
8.看仓库。从存货结构以及货车进出情况,看原材料的库存是不是充足,产品是否存在滞销情况。
9.看排污。从污水、烟尘排放情况,分析是否存在环保方面的风险。
7
七、核对客户的“相关资料”
到客户进行现场信贷检查,搜集核实企业的各种相关资料是信贷人员现场检查的重要目的。准备一份资料清单交给企业。客户经理对拿到手的资料,有的可以当面调查核实,但要注意由于是第一次与企业接触,要注意调查的方式方法,不要弄得跟税务部门查账一样,以免造成企业的误解。对一些复杂的材料如财务分析,只能在企业收集回来后深入分析,辨别真假。
1.核对主体资格。首先按照企业提供的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查对与借款人名称是否相符;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更;经济性质是否相符;贷款期限是否超过规定经营期限;借款用途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企业法人代表证书主要是与营业执照相印证。公司章程主要注意有无限制性条款,税务登记证则看企业纳税是否正常。
2.核对信用状况。一是看企业贷款卡及股东身份证号,取得企业同意后,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企业业主及股东在银行的信用状况;二是查阅企业的应付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从中找出该企业欠他人的账款金额、赊欠原因、时间等,对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函询的方式向被赊欠企业了解有关借款企业赊欠的原因和还款的基本情况,从而真正摸清借款企业的信用底细。
3.核对生产经营账。一要查阅存货明细账,并与在库房看到的情况相印证;二要看应收账款明细账,对大额的应收账款,可通过看销售合同或发票等进行印证;三是看购销合同,了解销售隋况;四是看企业近几个月缴纳水电费等情况,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4.核对贷款资金使用。近两年银监会多次下文强调提高信贷资金受托支付比例。信贷人员在支付时应审核合同(订单),查看发票,没有发票事后应深入企业查看其入库单。尤其严禁信贷资金流入个人账户。重点严控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流向,严防企业挪用信贷资金,流向民间借贷市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