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常识的力量』!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识”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8 16:20:03  阅读次数:

出品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寇乃天

此篇文章共2829字。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写道:“历史的过错原本是一宗难得的财富,丢掉这些财富便会陷入新的盲目。”缺乏“常识”判断的信贷实践,是无数个血淋淋的信贷风险案例,它们大都是以教训换来的经验总结,希冀银行业同仁借鉴深思。当然,运用常识管理授信风险是一个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的长期过程。在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说“不”,这样才能发挥常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1常识在风险管理中的价值
常识,就是普通的、能为大众所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是人们生命赖以存在的根基,是社会进步的规范要求。近年来,有人提出“常识的力量”,并呼吁将常识的力量上升为国家的力量。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常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价值亦尤为重要。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积极运用常识判断能够加强主动性风险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信贷实践工作,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1、正面案例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离北川县城15里路的某希望小学483名小学生在9位老师的指挥下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老师们经常将地震中的逃生技巧作为常识教给大家并进行了强化训练。
2、反面案例
发生在湖南某铁路列车相撞出轨的交通事故,查明直接原因是一起在列车生产中,车间员工安装制动软管时违反操作规定造成的责任事故。而据调查,上海某区在建13层居民楼整体倒塌的原因,也是施工方无视起码的操作规范,在大楼一侧无防护性开挖地下车库、又在相对一侧堆积9米堆土所致。
3、常识对授信风险管理的价值
授信业务常识需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较之一般生活常识要复杂得多。时至今日,商业银行大公司授信风险管理已相对成熟,但对零售、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常识仍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价值。一般来讲,运用常识判断进而加强主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规避风险,防微杜渐;预判风险,及时处置;降低成本,提高质效。
2授信业务非正常表现形式与常识的运用
1、跨区域申贷
2018年,A省企业代表找到B省C银行负责人,声称公司年贴现量近6000万元,特意来咨询,看服务怎么样,再决定在哪里办理业务。就调查了解的情况,他讲倾向于与该行合作并受到了热情接待。C银行信贷员小李不持乐观态度,受到了部分同事的质疑。信贷员小李的理由是:不合常理。A省是全国金融业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任何条件都优于处于内地的B省,A省到B省千余公里,舍近求远,合理吗?在交流中经过深究追问,公司终于提出了问题:别的材料都有,就是没有那么多增值税发票,只要银行配合,保证长期合作。最终,信贷员小李,在阐述理由说服了领导后,拒绝了这笔业务。试想,如果贸易背景审查不严,企业是否会涉嫌大额洗钱或违规关联交易呢?
2、无条件满足
2016年某企业申请项目贷款2000万元用于新型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贷款申报手续繁多,C银行信贷员小李曾做过两笔电力行业项目融资,对材料要求比较清楚。信贷员小李给企业罗列了一个材料清单,估计他们一定要开会专题研究才能答复。结果,企业代表只草草看了一下,连代发工资等争取条件都满口答应了。过了一周,信贷员小李和行长主动上门去了解情况,要求与公司领导举行会谈。在谈判中发现,公司项目建设是真的,但贷款用途有假,向各家银行求贷主要是想解决职工工资发放不及时引发的矛盾。企业、政府压力太大了,只有无条件满足银行的各种要求。幸好C银行贷前调查比较深入,才避免了继续耗费时间。换在今天,这就是有章不循、严重违规、不可叙做的业务了。
3、只强调担保
2013年C银行刚开办消费信贷的时候,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户很多。一家汽车经销商前来洽谈业务时,C银行提出需对购车业主进行贷前调查、风险评估与流程审批时,双方发生了严重分歧。经销商的理由是汽车都按要求在车管所抵押了,还款怎么会有问题?要求C银行不要对客户挑肥拣瘦。争议的实质是担保方式与第一还款来源孰重的问题。C银行考虑到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作出了让步。当年发放了运营车辆按揭13笔,不到半年,部分借款人的收入就失去了保障,历时两年多,最后联合保险公司通过法院才收回了贷款本息。事实证明,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授信业务风险是十分巨大的。任何时候,现金流都是最重要的还款来源。
4、事事走关系
2018年开发商获得某县一重点开发项目,开发商投资比较大,但银行收益预期也比较可观。在组织楼盘额度和个人按揭申报材料时银行发现,这个开发商似乎什么都摆得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走关系解决,好像有绿色通道专门为他们服务,这不奇怪吗?于是该行加强了材料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安排客户经理与上级行相关部门沟通并上门核实情况。结果发现,部分资料在复印时做了涂改,部分材料是找经办员变通处理的,不符合管理规定。于是该行向开发商通报了调查核实情况,在事实面前,开发商转变了合作态度,后来提供的材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5、超常规高效
一般地讲,银行授信业务要求的材料都比较多,要组织齐全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2018年,某投资公司申请以某证券公司国债质押申请一年期流贷3000万元。C银行和上级行律师在X市与借款方会谈后,该公司第二天下午就将三套材料从Y市乘飞机全部送到了C银行手中。按理,这些材料的准备时间至少需要一周以上,于是C银行信贷员谨慎地对待了这笔业务,认真细致完成调查报告后上报上级行。经过评审项目被否决了。不久,证券公司负责人东窗事发,发现投资公司根本没有这笔所谓的可质押国债资产,双方准备打合手骗取银行贷款。可知,在叙做授信业务过程中,银行不应该追求超常规高效。快刀斩乱麻,往往隐藏着很大的授信风险,对银行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6、高压性试探
这种情况在接触零售贷款客户时会经常碰到,客户经理诉苦说现在的客户太难伺候了,既不配合调查又比银行还强势得多。C银行信贷员小张:这种客户信用不会太好,他是在试探我们呢,要盯紧点,否则容易形成风险,到时无法催收。2019年某客户申请汽车按揭时,不愿提供关键资料,声称走南闯北,才碰到你们这家银行,这么罗嗦,要是在G省早就办好了,如果办不了,退给我去其他银行申请等等。信贷员小张看了材料后,认为客户基本质量尚可,符合申贷条件,但要补充完善的材料不能少,否则C银行不能审批,于是出面与客户进行了沟通,信贷员小张说:其他银行能直接给你贷款的话,我送你去,免得我们耽误你了。经过一番不失分寸的较量,借款人终于让步,提供完善了材料。但事后证明,这个借款人的车贷质量也不理想,因为他的契约精神和信用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